在中国,劳动者依法享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,只要履行了法律规定的提前通知义务,用人单位无权强制留人。以下是深圳律师的具体应对策略及法律依据:

一、明确法律规定,确认自身权利
通知期满即生效:小明2023年5月1日提交书面离职通知,明确离职日期为5月31日。即便公司拒绝签字,6月1日起小明可不再到岗,劳动关系自动解除。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7条,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、转正后提前30天书面通知,无需用人单位同意,到期即可离职;即使公司不批准、不安排交接,也不影响离职的法律效力。
示例:公司违法留人的情形:
扣留工资、档案、社保关系;
以“未完成工作交接”为由拖延;
威胁影响背调或开具不利离职证明。
二、分步骤应对策略
第一步:留存证据
书面离职通知的送达记录(邮寄回执、电子邮件截图、微信聊天记录等);
保存劳动合同、考勤记录、工资条等证明劳动关系存续的材料。
第二步:书面催告(可选)
若公司仍不配合,可向公司发送《催告办理离职手续函》,明确要求:结清工资;出具离职证明;转移社保和档案关系。
模板参考:
“本人已于XX年XX月XX日提交离职通知,现通知期已满。请于XX年XX月XX日前办理完毕离职手续,否则将依法维权。”
第三步:行政投诉与仲裁
若公司持续阻挠,可选择:
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(12333热线或现场举报),责令公司改正;
申请劳动仲裁,要求确认劳动关系解除、支付工资及赔偿(如公司拖延造成损失)。
仲裁材料清单:
✅ 离职通知及送达证明
✅ 劳动合同
✅ 工资流水
✅ 沟通记录(录音、聊天截图等)
三、特殊情况处理
服务期协议或竞业限制:若签订过专项培训服务期协议,需按约定赔偿,但不得以此限制离职自由;竞业限制需额外支付补偿金,否则条款无效。
公司拒不支付工资:可主张应付工资+50%~100%赔偿金(《劳动合同法》第85条);通过仲裁一并主张经济补偿。
四、风险提示
避免旷工:通知期满后无需到岗,但需明确告知公司已离职,否则可能被反诉旷工;
谨慎签署文件:勿签署“因个人原因放弃权利”等不利协议;
及时转移社保:离职15日内可向社保局申请强制转移(《社会保险法》第58条)。
总结:劳动者离职权受法律强制保护,公司无权阻挠。深圳律师建议优先协商,必要时果断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维权,一般可在1-3个月内解决争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