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2025年最新实施的《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》(GB/T 45251—2025)及相关规定,国家关于催收的最新规范要求,深圳欠款催收律师解读如下:

一、准入资质与监管要求
1、机构资质
催收机构必须取得合法经营许可,未经批准的催收行为视为非法。
2、人员管理
催收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,禁止使用暴力、欺诈等非法手段。
3、技术监管
金融机构需建立催收业务系统,完整记录催收过程,数据至少保存5年。
二、催收行为禁止性规定
1、时间与频次限制
禁止在22:00至次日8:00进行电话或上门催收(未经同意);
电话催收每日≤3次,现场催收每日≤1次且需2人以上同行。
2、手段限制
严禁暴力、威胁、恐吓、辱骂、“呼死你”等骚扰工具;
不得非法拘禁或限制人身自由。
3、隐私保护
禁止泄露借款人隐私(如债务金额、个人信息);
仅能联系借款人本人,紧急联系人仅限失联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。
三、债务范围与费用约束
1、非法债务豁免
超出法定利率上限(如LPR四倍,2025年为13.8%)的利息及赌债、毒资等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,不得催收。
2、综合成本限制
严禁对超出国家规定的利息、违约金等综合资金成本进行催收。
四、借款人权益保障
1、投诉与维权
借款人有权对违规催收行为投诉举报,监管部门需依法查处。
2、特殊群体保护
老年人、残障人士等群体享有特殊保护措施。
3、协商还款机制
金融机构需在7个工作日内回应分期、减免利息等申请。
五、违规处罚措施
1、民事责任
侵害借款人权益的机构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2、刑事责任
非法拘禁催收可处3年以下徒刑;致人重伤/死亡最高可判10年以上。
深圳欠款催收律师实务提示:新规替代了2024年5月实施的《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》,当前唯一有效国家级标准为GB/T 45251—202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