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遭遇非法获取信息用于催收时的应对措施,深圳欠款催收律师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实践建议整理:

⚠️ 一、立即采取行动
1、固定证据
保存催收方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亲友联系方式的记录(通话时间、频率、号码),以及威胁短信、邮件等截图,需完整显示号码及内容。
若通话中对方透露非法获取信息,需录音并质问:“本次通话已录音,请报出工号、公司全称及获取亲友联系方式的途径”。
2、通知亲友协助
告知被骚扰的亲友保存通话记录、短信(截图需含时间/号码/内容),并通过 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提交证据。
⚖️ 二、法律维权途径
1. 向监管部门投诉
①网贷/互联网催收:
通过 12377网络举报平台(官网或APP)提交证据,勾选“侵犯隐私”“非法获取信息”标签(平均7个工作日反馈)。
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众号“我要举报”投诉,提供催收方名称、APP截图等。
②银行/金融机构催收:
拨打银保监会 12378热线,引用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第70条禁止无关第三人催收的规定。
2. 报警处理
若催收方通过窃取、购买等非法手段获取信息,涉嫌违反《刑法》第253条(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),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证据。
涉及骚扰、恐吓的,同步适用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追究责任。
3. 民事诉讼
要求催收方或委托机构:
停止侵害、赔礼道歉、赔偿损失(包括精神损害及直接财产损失)。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第1033条(生活安宁权)及第1024条(名誉权)。
🛡️ 三、预防后续侵害
1、核查催收方资质
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及委托合同,查验是否为合法注册机构(通过工商系统核实)。
2、强化信息保护
定期更换重要账户密码,关闭非必要APP通讯录权限,减少信息泄露风险。
📜 法律依据摘要
违法行为 | 法律条款 | 责任形式 |
---|
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| 《刑法》第253条 | 3-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|
骚扰无关第三方 | 《民法典》第1033条 | 民事赔偿、停止侵害 |
泄露隐私/名誉侵权 | 《民法典》第1024条 | 赔礼道歉、消除影响 |
深圳欠款催收律师处理时效提醒:
1、行政投诉(如12377)通常7-20个工作日反馈;